更多干貨,請關注資產界研究中心
作者:楊曉懌
來源:楊老師的基建課堂(ID:msyangteacher)
隨著違約風波與資金面收緊帶給債市的雙重影響,國企債、城投債等品種的風險討論再次蔓延;尤其是地方隱性債務壓力持續(xù)上升之后,許多投資人都開始擔心部分地區(qū)的債務穩(wěn)定性。
在這樣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紛紛出臺辦法與措施,來維持地方金融系統的穩(wěn)定性。有成立省級流動性支持基金的、有出臺省級債券管理辦法的、有對債券風險進行排查的。不過,最為引人注意的還是“白酒化債”的行動:近期,貴州省再次將4%的茅臺股權劃轉給了貴州省國資委;河北省為了保住冀中能源,將衡水建投所持的衡水老白干10%股份上劃至河北省國資委。
這一系列行動,看似暫時壓制住了潛在的風險,提振了市場投資人的信心。但從根本上來說,是通過行政力量重新改變省級、地市級政府的可用財力;隨著去杠桿進程的開始與風險的暴露,我們將進一步看見行政級別對不同級別地方政府財力產生影響與變化。
省級統籌,國企上收
在今年的違約事件中,造成影響最大的兩次竟然都是AAA評級的省屬企業(yè);其他幾家風雨飄搖、債務高企的也同樣如是。這是有些反常的現象,盡管這些企業(yè)出現困難與融資便利造成的債務高企有一定關聯,但從省財政的無力救助中也不難發(fā)現,當前省級可用財力已無法對本地區(qū)的債務形成完全的托底,地方債務的風險正在滋生。
有了“永煤事件”前車之鑒,已經沒有哪個省份敢出現風險事件,在此背景下,各地紛紛開始集中資源、增強省級可用財力來避免風險集中的爆發(fā)。畢竟,一旦再次出現區(qū)域性風險事件,那么整個省內的債務根基都將受到沖擊,把債務風險遏制在爆發(fā)之前,是當前地方政府的唯一選擇。
因此,我們看到了各省級政府開始出現各類股權劃轉動作,“白酒救債”僅僅是個開始。未來會有更多的金融資源、國企股權、存量資產開始從省級層面進行統籌,通過“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方法,避免再次出現風險事件。
過路財神?不情不愿
在省級開始統籌財力后,下屬的地市就無奈“躺槍”;部分資金、資源的所屬權被迫上劃,無奈的再次勒緊自己的褲腰帶。
今年財政部在改革中提出,要求省財政做好“過路財神”,保障各類資金及時下達地方。這一說法恐怕不是空穴來風,盡管預算內資金有較嚴格的規(guī)定,省財政必須按照有關要求及時足額下達地方;但省屬國有資產、省屬金融機構、政府性基金、產業(yè)基金等資金應當會面臨更大力度的集合與統籌。
近期,多個省份在財政部的指導下開始發(fā)行專項債券補充地方中小銀行資本金。在資本金補充完畢后,騰出手腳來的地方銀行,必然也會在省級資本運作上提供更大的支持;只是地方上已經為數不多的金融資源,將進一步向省級的強主體集中。這既是金融機構避險的必然選擇,也將促使不同行政級別地方政府的可用財力出現更為顯著的變化。
上下混改,一魚兩吃
在統籌資源的過程中,不僅有財政資金、政策資源、金融資源的集中;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的國資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成為了省級統籌財力、做大省級企業(yè)的途徑。
比如,不少地區(qū)出現了省級國企經營公用事業(yè)類業(yè)務,憑借行政優(yōu)勢與金融資源,去下屬地方政府承接政府購買服務、市場化運作基建投資類業(yè)務;又或者出現省級國企與地方國企的交叉持股、混合所有制改革。這些行為,都是將下級政府與國企的現金流關聯到省級掌控之中;但在省級可用財力進一步增強之后,地方政府的可用財力將出現再一次的下降。
在這一輪改革過后,行政級別對地方政府的可用財力將產生深遠的變化。當地方政府的可用財力資源在相對困窘的狀態(tài)中,必然會起用行政級別作為調動資源的武器。
“官大一級壓死人”的邏輯,在地方政府與平臺的財力分配中,依然相當的適用。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楊老師的基建課堂”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白酒救債”:行政級別影響政府可用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