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曉懌
來源:楊老師的基建課堂(ID:msyangteacher)
隨著去年末的經濟不確定提升、穩(wěn)增長壓力加大,財政部已經明確積極財政還將持續(xù),通過“寬財政”來維持經濟運行穩(wěn)定在合理區(qū)間。
并且,在全球經濟環(huán)境持續(xù)動蕩的壓力下,今年1月的社會融資增速創(chuàng)下新高,這意味著當前的“寬財政”還將與央行政策形成相互作用;一方面促進政府投資撬動社會投資、進行新一輪發(fā)展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促進地方債務繼續(xù)“開明渠、堵暗道”,地方隱性債務置換迎來新一輪的窗口期:
隱債“清零”試點再擴容
近年來財政改革秉承“開明渠、堵暗道”的核心思路,對地方政府長期以來形成的債務問題與風險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一方面通過“地方專項債券”來疏導地方政府的項目投資需求,以低成本、長期限的地方債券來獲得資金;另一方面對違規(guī)舉債、增加政府隱性債務進行了史上最嚴格的限制。因此,當前的政府債務可以說是已經管理住了“新增”,目前的工作焦點開始轉向存量債務、尤其是成本和風險都較高的政府隱性債務領域。
在這一理念的引導下,財政部在2020年就開始試點,通過地方債券中的“再融資債券”品種,將地方政府的存量隱性債務置換為地方債券;通過隱性債務的“顯性化”來優(yōu)化地方債務的結構,既降低綜合債務成本,也避免流動性問題造成的債務風險。隨著央行與貨幣政策的調整,我們可以看到市場上地方債券的發(fā)行空間有進一步的增長,使得這一模式的試點范圍從去年開始明顯擴大。
在去年末,財政部就提出將“上海市、廣東省”作為“全域無隱性債務”的試點地區(qū),在省級行政區(qū)的范圍內率先形成“隱性債務清零”,對市場形成示范效應。近期,又可以看到多個省份在省內選擇地級市或者個別縣、區(qū)作為隱性債務清零試點地區(qū)。這意味著,在寬財政的總體政策下,財政工作的重點在增加支出方面較為謹慎,而將更多的空間用于改善地方債務的情況;持續(xù)關注潛在的風險問題,以及維持地方財政長期的穩(wěn)定性。
債券管理的“權責匹配”
在這一輪的隱性債務置換中,我們可以看到地方債券管理權限的變化;從之前的財政部統(tǒng)一指導建制縣進行債務置換,再到各省指導省內的地級市或區(qū)縣進行“清零試點”,如今的地方債券發(fā)行與對地方債務負責的權利,已經在省一級層面進行統(tǒng)一。中央層面只進行宏觀管理與政策調控,但會堅持中央財政“不救助”的底線;省級政府負責制也意味著地方債券的發(fā)行與隱性債務置換后的償還責任,將進一步由省級政府進行“統(tǒng)籌”。
因此,在當前披露了省級“隱性清零”試點工作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各省級地區(qū)優(yōu)先將顯性債務率低、納入隱性債務管理系統(tǒng)的存量債務少、隱性債務相對清晰等債務化解條件好的地區(qū)作為全省率先實現(xiàn)“隱性清零”的示范地區(qū),形成長期示范效應;但這也意味著許多存量債務多、顯性債務高、債務情況復雜的地區(qū)并不能直接實現(xiàn)債務的全部置換,距離隱性債務的全面化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可以期待的是,在外部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下,寬財政與地方債券發(fā)行的空間仍然較大,在階段性的窗口期內,再融資債券支持隱性債務置換的力度可能持續(xù)加大,并在下半年支持更多的地區(qū)降低隱性債務,實現(xiàn)債務風險的進一步降低。
債務屬性的進一步切割
在15號文落地后,實際上已經落實了城投與地方政府信用的進一步切割;15號文的落地,意味著所有城投新增債務的企業(yè)債務屬性,不再帶有任何地方債務性質。而目前的“隱債清零”試點,也意味著當?shù)爻峭秱鶆詹辉賻в腥魏握畟鶆諏傩?;從法理上來說,地方政府僅負有出資者責任,而非將城投債務全盤作為政府債務進行管理。
因此,雖然許多省份對公開城投債務的兌付進行了非常大力度的支持,但隨著隱性債務的進一步置換與消化,這一持續(xù)剛性兌付的局面并不會維持太久;一旦城投債務風險總體可控,15號文后新增的城投債務顯然會更加市場化運作、不再帶有地方債的色彩。
正如去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中提到的:健全市場化、法治化的債務違約處置機制,鼓勵債務人、債權人協(xié)商處置存量債務,切實防范惡意逃廢債,保護債權人合法權益,堅決防止風險累積形成系統(tǒng)性風險。
隨著隱性債務的進一步置換與清零,城投債務也將逐漸迎來一個更加市場化的時代。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xié)議
本文由“小姿”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寬財政下,隱性債務置換再加速